管理層討論與分析(董事會報告書)
一、董事長報告書
2023年,隨著以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數字中國建設持續推進,經濟社會對數字化的需求不斷升級,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市場空間廣闊。公司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在助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牢牢把握市場發展機遇,堅定履行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維護網信安全責任,全面深入實施雲改數轉戰略,充分發揮雲網融合優勢,持續推進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建設,科技創新不斷取得突破,戰略新興業務佈局全面完成,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持續升級,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市場發展新動能快速成長,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持續提升,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1. 總體業績
2023年,公司經營收入為人民幣5,136億元,同比增長6.7%,服務收入1為人民幣4,650億元,同比增長6.9%,連續11年保持增長。EBITDA2為人民幣1,368億元,同比增長5.0%。淨利潤3為人民幣304億元,同比增長10.3%,每股基本淨利潤為人民幣0.33元。資本開支為人民幣988億元,自由現金流4達到人民幣130億元。
1 服務收入計算方法為經營收入減去移動商品銷售收入、固網商品銷售收入和其他非服務收入。
2 EBITDA計算方法為經營收入減去經營費用加上折舊及攤銷。
3 淨利潤為本公司股東應佔利潤。
4 自由現金流的計算方法為EBITDA扣減資本支出、所得稅和不含土地的使用權資產折舊。
公司高度重視股東回報,努力增強盈利和現金流創造能力,在充分考慮公司盈利、現金流水平及未來發展資金需求後,董事會決定向年度股東大會建議公司2023年末每股派發末期股息人民幣0.090元(含稅),連同2023年中期已派發股息每股人民幣0.1432元(含稅),2023年全年派發股息為每股人民幣0.2332元(含稅),全年派發股息總額同比增長19.0%,超過本年度本公司股東應佔利潤的70%,圓滿兌現公司A股發行時的利潤分配承諾。從2024年起,三年內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逐步提升至當年股東應佔利潤的75%以上,努力為股東創造更大價值。
回A上市三年以來,公司抓住機遇、守正創新、開拓升級,圓滿兌現A股發行承諾,與股東、客戶和社會不斷共享發展新成果。服務收入保持良好增長,三年複合增長率高於行業平均,產業數字化佔增量服務收入比提升24.5p.p.,達到70.4%;盈利能力持續強勁,淨利潤連續三年實現雙位數增長;股東回報顯著提升,三年內派息率提升至70%以上,每股派息三年複合增長率31%,為行業最高;市值管理成效顯著,2023年底市值達到2020年底的3.2倍。
2. 全面深入實施雲改數轉戰略,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2023年,公司牢牢把握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需求日益增長的機遇,充分發揮雲網融合優勢,推動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升級,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有效激發人才隊伍活力,全面推進綠色轉型發展,不斷滿足廣大客戶對美好數字新生活的嚮往,客戶感知和服務口碑持續向好,業務收入保持穩健增長,運營能力持續增強,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2.1 科技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
公司錨定打造科技型企業的願景目標,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聚焦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持網是基礎,雲為核心,推動雲網融合,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方向,聚焦雲、網、人工智能、量子╱安全四大技術方向,重點佈局雲計算及算力、新一代信息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量子、數字平台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加大「新」要素投入,研發費用5從2020年的人民幣47億元提升至2023年的人民幣131億元,三年增長175.6%;持續加大高端科技人才引入,2023年科技領軍人才累計達138人,三年增長392.9%;持續加大員工隊伍轉型,研發人員近3.3萬人,三年增長174.5%,佔比從2020年的4.2%提升到11.8%。引領「新」數字信息基礎設施,聚焦雲、網、人工智能、安全、量子等重點領域,著力構築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控的數字底座,多要素融合加快推進以雲網融合為核心特徵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數字化工具,賦能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通過數據驅動、AI賦能,不斷提升研發數字化、雲網運營數字化、營銷服務數字化水平,有力推動企業服務升級、降本增效。
5 研發費用增長按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的研發費用數據計算。
發揮RDO6體系協同優勢,大力推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超5,000件,自研IT系統和業務平台佔比達45.0%,同比提高6.0p.p.,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牽頭立項98項,位居全球運營商前列。一系列突破性科技創新成果,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助推戰略新興業務快速發展,為基礎和產數業務雙輪驅動提供強勁引擎。
2.2 堅持以客戶為中心,雙輪驅動持續發力
煥新升級 融通互促 基礎業務穩健增長
公司積極推進基礎業務連接、應用和體驗升級,加快5G和智家煥新升級,強化智慧社區和數字鄉村平台融通互促,不斷填充高品質的數字化產品與場景化服務。在5G煥新方面,創新推出5G手機直連衛星、5G量子密話等特色應用,持續推動5G雲電腦等算力產品規模發展,加快推進5G通信助理、視頻彩鈴等應用智能化升級,加大5G增強通話、5G消息等應用推廣,進一步築牢差異化發展優勢。在智家煥新方面,持續推進千兆網絡能力提升和規模滲透,加快千兆用戶向FTTR升級;不斷豐富雲存儲、雲回看、雲視頻等雲寬帶應用,加快推廣天翼看家、智能煙感等家庭AI、安全產品,不斷升級全屋智能應用及服務。在融通互促方面,持續推動智慧社區、數字鄉村等數字平台能力升級,加快填充街道雲及鄉鎮雲、便民生活圈、老幼康養等平台應用及服務,促進鄉村及社區管理、社區服務、家庭應用等多場景融通互促,拉動基礎業務規模發展和價值提升。2023年,公司基礎業務收入穩健增長,用戶規模和價值持續提升。移動通信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957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移動增值及應用收入達到人民幣258億元,同比增長12.4%,移動用戶數淨增1,659萬戶,連續六年行業領先,用戶規模達到4.08億戶,移動用戶ARPU7達到人民幣45.4元,同比增長0.4%。固網及智慧家庭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231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智慧家庭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90億元,同比增長12.8%,寬帶用戶數淨增926萬戶,達到1.90億戶,寬帶綜合ARPU8達到人民幣47.6元,同比增長2.8%。
6 RDO:基礎研究(R)、應用技術研發(D)和運營式開發(O)。
7 移動用戶ARPU=移動服務的月均收入╱平均移動用戶數。
8 寬帶綜合ARPU=寬帶接入、天翼高清和智家應用及服務的月均收入╱平均寬帶用戶數。
緊抓機遇 數實融合 產數業務快速發展
公司立足雲網融合、戰新能力、客戶資源和屬地化服務優勢,持續提升客戶服務能力,不斷推進生態合作,在重點行業實現能力與規模雙領先,推動產數業務快速發展。政企服務覆蓋全部國民經濟行業大類,政企客戶規模持續提升,政企客戶數同比增長11.3%。天翼雲持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鞏固市場與客戶領先規模。在5G應用領域,全面打造行業領先的場景化專網方案,賦能高清視頻、數採數控、無人巡檢、雙域切換、車聯網等應用場景,5G行業應用年度新增項目數同比增長106.3%,累計超3.1萬個。天翼物聯網平台(AIoT)不斷升級,提供一站式物聯網終端接入、連接管理和應用使能服務,實現萬物互聯場景下的跨領域、跨行業協同,終端用戶超5.2億戶。天翼視聯網高效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明廚亮灶、天翼應急等應用用戶規模合計超7,700萬戶。聚焦政務、工業、教育等十餘個重點行業和超百個細分領域,以新興技術為核心底座,加大平台研發建設與持續迭代。2023年,公司產數業務保持快速發展,收入達到人民幣1,389億元,同比增長17.9%,佔服務收入比達到29.9%,較上年提高2.8p.p.,對服務收入的增量貢獻從2021年的51.6%提升至70.4%。公司天翼雲收入達到人民幣972億元,同比增長67.9%,國際業務收入超人民幣137億元。
2.3 戰略新興業務佈局全面完成,市場新動能不斷增強
天翼雲「算」賦千行 「智」啟新程
天翼雲高質量建設雲計算原創技術策源地,不斷突破關鍵技術,以自研雲操作系統TeleCloudOS 4.0為核心,形成技術領先、自主可控的全棧雲技術和產品體系,打造出一雲多芯、一雲多態、一雲多算的雲底座,服務千行百業上雲用雲,位居市場前列,作為國雲的框架全面成型。圍繞大模型時代對雲服務商的新要求,天翼雲向智能雲全面升級,打造雲智超一體化智算加速平台「雲驍」,提供適應AI場景的極致算力和高效運維工具;推出一站式智算服務平台「慧聚」,為大模型開發者提供一站式、全鏈路、低門檻、高安全的訓推工具鏈;升級算力分發網絡平台「息壤」,全面支持通算、智算、超算統一接入、封裝和調度,為算力運營方提供算力並網和交易服務,盤活算力資源,實現算力普惠,提升算力供給效率,促進多方算力互聯互通。研發新一代圖流融合9算法「臻視3.0引擎」,支撐雲電腦用戶發展量同比增長超2倍,以近40%的份額穩居中國DaaS市場第一。天翼雲保持政務公有雲基礎設施第一和全球運營商雲第一的頭部地位,市場份額在國內公有雲IaaS和IaaS+PaaS前三中唯一實現持續提升10。
乘「數」注「智」 深度賦能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公司緊抓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機遇,發揮數據要素乘數作用,加快人工智能及大數據領域技術研發和應用落地。構建「1+N+M」11的星辰大模型系列產品體系,打造通用基礎大模型底座,覆蓋了語義、語音、視覺、多模態四大能力,並實現開源;面向政務、教育、交通等垂直領域發佈12個行業大模型,在基層治理、智能客服、智慧城市等場景中已賦能超過600個項目,推出「星辰MaaS平台」,為客戶提供算力、算法、數據、工具等一站式大模型研發、應用等服務;面向網絡運營、經營分析、代碼研發等內部生產經營推出9個自用大模型,助力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推進降本增效。加強大數據核心技術研發,加快數據要素市場佈局。圍繞大數據PaaS、數據中台、數據交易流通、數據安全四大領域,開展核心技術攻關,通過DCMM5級國家數據治理最高等級認證,大數據API年累計調用46億次,同比增長45%。形成「星海大數據」產品50餘項,提供金融風控、區域洞察等服務;「靈澤數據要素2.0平台」提供全流程數據交易服務,獲得2023數據要素生態服務商第一名12;「數據產品超市」已完成9個省市推廣落地,支撐服務客戶數據資源匯聚、開發和交易。
「量子鑄盾」一體化安全防護水平再提升
公司持續打造一體化端到端協同安全防護體系,圍繞雲堤抗D、安全大腦等重點產品,已形成7大類、超過50個細分領域的安全能力及服務。雲堤抗D市場份額保持國內第一,入選Gartner全球頭部服務商選擇清單。建設業內首個運營商級託管式安全服務平台,形成「雲端運營專家+屬地化服務」的「O2O」一體化託管式安全服務模式。加強量子領域的原創技術攻關,量子計算雲平台「天衍」實現超量融合13,賦能超導量子計算機處理速度大幅提升,圍繞「量子融網」構建城市級量子通信基礎設施,為行業客戶提供信息傳輸、數據存儲等安全服務。加強在量子科技領域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佈局,啟動收購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增強技術和應用創新突破,拓展量子業務發展空間。
9 圖流融合:雲電腦根據網絡和桌面應用狀態,以提供最佳的客戶體驗為目標,動態平衡畫質和流暢等多個維度,自動選擇桌面的壓縮和傳輸算法。
10 天翼雲市場份額數據來源:IDC。
11 1+N+M: 1是通用基礎大模型,N是行業大模型數量,M是自用大模型數量。
12 數據要素生態服務商排行來源:《互聯網周刊》。
13 超量融合:天翼雲超級算力及176量子比特超導量子計算能力的融合。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取得創新突破
公司持續深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提供更加豐富的全域接入能力。持續推動天地一體信息網絡能力建設與應用創新,行業內首創「衛星即服務S+」的理念,不斷突破衛星網絡系統運營等方面的關鍵技術,發佈全球首個支持消費級5G終端直連衛星雙向語音和短信的運營級產品「手機直連衛星」商用服務,為航海、工業、救援等行業及大眾用戶提供應急和保障通信。積極佈局5G-A重點方向創新,開展載波聚合部署,推動時、頻、空域資源跨域聯合調度創新應用,大幅提升用戶體驗;完成RedCap現網多頻、多載波、多廠家規模試驗,在鋼鐵、石化、港口等多個行業打造示範應用,推動規模商用部署;率先完成基於真實衛星的5G NR NTN測試驗證,開展低空通信、通感一體、NTN等技術試點,加速5G-A商用成熟。推進6G關鍵技術研發攻關,持續引領超級上行、覆蓋增強、共建共享等關鍵領域標準工作,自主研發面向6G的仿真驗證體系,實現對6G潛在關鍵特性的支持,在天地一體、近域蜂窩等領域基於現網條件打造實踐與創新示範。
數字平台高效賦能客戶數字化轉型升級
公司持續加大數字平台技術研發與功能迭代,重點打造的110餘個數字化平台規模賦能政務、企業、教育、醫療、金融等客戶數字化轉型升級。在數字政務領域,加大技術賦能與產品集成創新服務,持續提供並升級天翼政務雲資源池與平台,已為20多個省、220多個城市提供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城市運管服等各類綜合應用。在新型工業化領域,通過5G確定性網絡與自研工業PON為各類企業提供網絡化聯接;在智能化改造上,建設統一工業協議與規約庫,自研翼雲採終端已在15個行業規模應用,實現了生產數據實時精準採集;同時通過自研的翼雲控平台大力推進PLC雲化解耦與AI應用,目前已落地煙草、鋼鐵等12個行業場景,實現了設備間的統一控制。在醫療領域,協助各級衛健委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平台,實現區域內醫療數據互聯互通,已覆蓋25省。在教育、交通物流、文化旅遊、智慧社區、數字鄉村等其他諸多領域,持續建設並深耕行業專有平台應用能力。
2.4 加快推動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向智能化升級
公司加快推動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智能化發展,築牢數字底座,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石。積極打造雲智、訓推一體、雲網邊端協同的分佈式算力基礎設施,聚焦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區域,加大智算能力建設,全年智算新增8.1EFLOPS,達到11.0EFLOPS,增幅279.3%,京滬蘇貴寧和內蒙等節點已具備千卡以上訓練資源,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大模型產業、技術和人才的集聚區,加快部署新一代大規模智算集群,上海單池萬卡液冷智算中心2024年投產;推進數據中心向AIDC變革升級,積極打造支持「兩彈一優」14風液混合模式的新一代數據中心,實現單機櫃平均功率2kW-50kW+的彈性適配能力,靈活滿足通算、智算、超算規模集中部署需求;打造高速、無損、彈性的智算中心網絡,優化大帶寬、廣覆蓋、低時延、高可靠的DCI網絡,持續構建東西向流量1ms/10ms/15ms時延圈和南北向流量1ms/5ms/20ms時延圈15,「東數西算」樞紐節點間平均互訪時延同比下降10%以上;穩步推進通用算力建設,一城一池覆蓋達280個城市,邊緣節點超1,000個,全年通算新增1.0EFLOPS,達到4.1EFLOPS16,增幅32.3%。安全能力池將行業主流安全產品軟硬解耦,實現統一編排配置和運維管理,靈活輸出定制化安全能力,業務覆蓋超200個地市。全面加強雲網數字化轉型建設,自研新一代雲網運營系統全面上線應用,實現IP、傳輸、5G等主要網絡基於SDN的規模統一控制。加快推進AI大模型等新技術應用於雲網運營體系,發佈信息通信領域首個網絡大模型「啟明」,賦能應急調度、網絡優化、產品交付等場景,實現雲網運營整體自智水平達到L3等級,5GC等部分場景自智水平達到L4等級,雲網運營能力持續提升。
14 兩彈一優:彈性供電、彈性製冷、氣流組織優化。
15 東西向流量:數據中心之間交互的流量。南北向流量:外部客戶與數據中心交互的流量。
16 算力採用行業通行計算方式,智能算力採用FP16計算,通用算力採用FP32計算。
公司與中國聯通持續深化網絡共建共享,不斷完善5G覆蓋深度和厚度,加快推進「4G中頻一張網」融合共享工作,合力打造體驗、效能、技術領先的4G╱5G共享網絡,雙方已累計節約投資超過人民幣3,400億元,年節約運營成本超過人民幣390億元。年內新建5G基站超22萬站,在用5G基站超121萬站,實現鄉鎮及以上連續覆蓋、發達行政村有效覆蓋;4G中頻共享基站數超200萬站,中頻共享率超90%,聯合推進機場、高鐵、醫院等重點場景精準建設與優化,移動網質量滿意度穩步提升,共建共享效益紅利進一步釋放。公司積極推進800MHz重耕,2023年8月獲准重耕800MHz頻率用於5G,截至2024年1月,已建成25萬具備4╱5G融合服務能力的800MHz基站,農村地區網絡覆蓋和用戶體驗顯著提升。
2.5 全面深化企業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活力不斷釋放
公司全面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全面勝利收官,全面部署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重點任務。公司強化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流程和機制建設,持續打造匯聚專業能力、行業能力、生態能力、銷售服務能力等方面於一體的系統集成綜合優勢。持續完善組織體系建設,加強總部職能改革,在科技創新、業務推進、人才發展、公司治理等領域作用不斷強化,全面推進以雲中台為樞紐的主流程優化,提升端到端集成交付和運營服務水平,組建人工智能公司、量子科技集團、視聯網公司、無人科技公司,衛健、教育、金融、政務4個政企行業BG率先實現市場化運作和公司化運營,充分發揮在產業合作、人才引進、薪酬激勵等方面的自主性,提升科技攻關、市場拓展和專業化能力水平。加快推進運營和管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完善企業數據治理體系,提升數據要素價值,打造智慧、敏捷、高效的數字化營銷服務模式,基礎業務用戶線上發展佔比同比提高11.5p.p.,AI智能客服佔比同比提高12.6p.p.,自研智慧AI系統助力精準節能,AI機房和基站年化節電量約8億度,強化要素數字化、管理智能化,助力企業運營效率不斷提升。深化市場化體制機制改革,科技創新領域推進實施「張榜揭榜」等制度,大力實施人才強企工程,雲計算、人工智能、量子等重點領域戰略級頂尖人才引進取得突破,並通過技術總師制、人才特區、人才工作站等創新機制打造專家人才幹事創業大舞台,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和戰略實施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堅持責權利對等、激勵約束並重,完善市場化用工機制,健全更加精準靈活、規範高效的收入分配機制,充分激發員工活力。
公司加快推進高水平開放合作,在科技創新、人才交流、業務生態等方面構築共贏生態格局。全球雲網寬帶產業協會(WBBA)成員單位拓展至77家,覆蓋五大洲32個國家,協會發佈《WBBA全球雲網寬帶產業發展報告》及全球雲網發展指數,推動全球數字治理合作。深化產學研融合,與頭部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攻關智算網絡、衛星互聯網、大模型等關鍵技術。加強人才交流合作,與頭部高校聚焦新興技術領域開展校企聯合培養。圍繞重點領域開展業務合作和渠道合作,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進一步向創新鏈、服務鏈上下游延伸,共創產品應用,共享收益價值。持續深耕國際業務,業務覆蓋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目前在海外設立53家分支機構,服務客戶在國際市場上對通信、互聯網、雲計算和數字化轉型等業務的蓬勃需求。加快境外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國際傳輸網絡骨幹總規模近115Tbps,其中50%以上通向「一帶一路」方向;在全球近30個海外機房中擁有超6,000個機架。著力推動天翼雲出海,全年新增天翼雲全球CDN節點15個;積極推動衛星通信、物聯網等戰新業務在海外落地。
2.6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賦能經濟社會綠色轉型
公司順應全球綠色低碳轉型趨勢,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圍繞國家「雙碳」目標,推進公司低碳運營,賦能全社會綠色發展。深化綠色低碳重點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已形成翼安能、翼節能、翼極冰、5G一體化智慧電源櫃等一系列綠色低碳自研產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標準體系,累計參與制定雙碳類國家、行業、企業標準近30項,在青海成立綠色零碳創新實驗基地。持續加快雲網綠色升級,打造端到端動態可調、自主節能的高效智慧綠色低碳網絡,通過共建共享及各項節能舉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超過1,300萬噸,單位電信業務總量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比下降19.6%,助力全社會溫室氣體減排超過1億噸。持續優化用能結構,全年「證電合一」綠電使用規模超過11億度,同比增長近3倍。強化資源循環利用,完善綠色包裝及閒廢物資處置體系建設。提升數字化產品綠色要素,推出一系列綠色低碳產品和解決方案,發佈綠色雲盤、綠色雲電腦、零碳數據中心等綠色產品,打造能耗和碳排放管理平台、大氣╱水污染源監管系統、生物多樣性監測平台等綠色環保解決方案,簽約項目數超3,000個,服務政府、工業製造、建築等行業客戶,賦能生態保護、污染防治和節能降碳等應用領域,助力千行百業綠色低碳轉型。
3. 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水平持續提升
公司圓滿完成重要活動的通信保障任務,在京津冀洪澇、積石山地震等自然災害中運用衛星通信、無人機等技術高效助力防汛救災。有效服務鄉村振興,普及數字化服務,彌合城鄉數字鴻溝,推動數字鄉村建設,行政村滲透率超60%,連續5年獲中央單位定點幫扶考核評價最高等級。熱心社會公益,積極濟困助殘扶弱,倡導啟動「愛心翼站公益聯盟」,96家「愛心翼站」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稱號。依法保護員工權益,打造全方位員工關愛體系,持續健全制度保障,為員工打造專業發展通道,努力實現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
公司堅持高水平的公司治理,秉承優良、穩健、有效的企業治理理念,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合規高效運作,公司治理體系日趨完善,合規文化建設進一步夯實,風險防範水平不斷提升,企業經營更加穩健。高度重視市值管理,舉辦境內外投資者和證券分析師路演和反向路演活動,持續加大公司與投資者的溝通頻次、豐富溝通形式,打造立體化矩陣式投資者溝通渠道,主動聽取投資者聲音,積極兌現向資本市場的各項承諾,切實保障股東最佳長遠利益。公司的持續努力和出色表現獲得境內外資本市場和業界機構的高度評價和讚賞,在《Institutional Investor》舉辦的「2023年亞洲最佳企業管理團隊」評選中,連續十三年獲評為「亞洲最受尊崇企業」,並在「最佳公司董事會」、「最佳投資者關係團隊」及「最佳ESG」獎項中名列前茅。在《The Asset》的「2023年ESG企業大獎」中,榮獲「最佳投資者關係團隊」和「最佳社會責任舉措」。在《中國證券報》金牛獎評選中,榮獲「金牛最具投資價值獎」和「港股金牛獎」。同時,獲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23年度上市公司董事會最佳實踐案例」。
4. 未來展望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我國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完備的產業體系、豐富的高素質人力資源等優勢,新動能迅速形成並加快壯大,發展內生動力活力不斷增強。隨著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量子信息等數字科技迅猛發展,新技術新應用不斷湧現,經濟社會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需求旺盛,行業發展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空間,企業正處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機遇期。面向未來,公司將積極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趨勢,在助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搶抓產業發展機遇,持續深入實施雲改數轉戰略,錨定打造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的目標願景,堅持網是基礎,雲為核心,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方向,創新產品和服務供給,以「網+雲+AI+應用」滿足千家萬戶、千行百業的數字化需求,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打通科技、產品、產業大循環,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戰略新興業務規模拓展,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深化數字信息基礎設施轉型升級,提升雲網綠色低碳能力,築牢數字中國的關鍵底座,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進一步提升企業價值,積極回饋廣大股東。
最後,我藉此機會代表公司董事會,對全體股東和廣大客戶一直以來的關心支持,對全體員工的努力付出表示衷心感謝,對夏冰先生在任內為公司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所作出的突出貢獻深表謝意。
柯瑞文
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中國北京
2024年3月26日
二、報告期內公司所處行業情況
(一)行業情況
2023年,通信業電信業務量收穩步增長,連續5年投資實現正增長,算力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和千兆用戶規模保持快速增長,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電信業發展提質增效明顯。一是電信業務量收雙增。按照上年價格計算的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6.8%,有力拉動服務業回升向好;全年完成電信業務收入人民幣1.68萬億元,同比增長6.2%。二是新興業務支撐作用鞏固。行業拓展數字化轉型服務成效凸顯,業務結構呈現移動互聯網、固定寬帶接入、雲計算等新興業務「三輪」驅動特點。三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通過加大科研研發力度,超前佈局新興領域,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取得多項創新突破。
新型基礎設施適度超前規模化部署。一是「雙千兆」網絡覆蓋持續完善。FTTR走向用戶推廣階段,推動高清視頻、智能家居等智慧家庭應用落地;千兆光網支撐千行百業,賦能社會數字化轉型。二是算力網絡實現階段性躍升。加強算力、存力、運力等協同提升,打造算力網絡一體化與雲網融合的全光底座;協同部署通用算力與智算算力,啟動超大規模智算中心建設,不斷優化算力供給結構。三是構建人工智能(AI)基礎設施體系。內部應用與外部賦能相結合探索AI應用新模式,推動「雲網智」融合發展,全面向「AI+」戰略轉變。
雙千兆和物聯網用戶佔比快速提升。一是5G移動電話用戶佔比近半。截至2023年底,我國移動電話用戶規模達17.27億戶;移動電話用戶加快向5G遷移,5G移動電話用戶數達8.05億戶。二是千兆用戶佔比超四分之一。截至2023年底,固定寬帶接入用戶達到6.36億戶;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戶達1.63億戶。三是物聯網終端連接數佔比近六成。截至2023年底,我國移動網絡終端連接總數達40.59億戶,其中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23.32億戶,蜂窩物聯網終端廣泛應用於公共服務、車聯網、智慧零售、智慧家居等領域。
融合應用加快發展和提檔升級。一是數據流量消費持續活躍。2023全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接入流量達3,015億GB,比上年增長15.2%;月戶均接入流量(DOU)達到16.85GB,較上年增長10.9%。二是行業融合應用深化拓展。5G行業應用從點狀示範向部分領域規模化複製演進,5G應用案例數超9.4萬個,已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1個,覆蓋7成大類行業,並在採礦、電力、港口等行業規模複製;實現我國31個省(區、市)、所有地市覆蓋。
註: 以上數據來自工信部《2023年通信業統計公報》及解讀。
(二)新發佈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行業政策對所處行業的重大影響
報告期內,多項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部門規範性文件的頒佈實施,對行業的發展和合規運營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公司法》完善了公司資本制度、設立、退出制度、國家出資公司相關規定以及公司債券相關規定,優化了公司治理,加強了股東權利保護,強化了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和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責任。
2023年10月16日,國務院公佈《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對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個人信息處理者、智能終端產品製造者和銷售者在未成年人網絡素養促進、加強網絡信息內容建設、保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2023年3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佈《經營者集中審查規定》《禁止壟斷協議規定》及《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規定》,自2023年4月15日起施行。《經營者集中審查規定》統籌兼顧實踐情況,在市場監管部門分析判斷市場控制力、市場進入和附加限制性條件時,將掌握和控制處理數據的能力作為新增特殊考量因素;《禁止壟斷協議規定》針對數據、算法等技術發展完善了相關規定,要求經營者不得利用數據和算法、技術以及平台規則等達成相關壟斷協議;《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規定》強化了對數據領域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的限制,明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不得利用數據和算法、技術以及平台規則等從事相關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
2023年6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佈《禁止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規定》,自2023年8月1日起施行。《禁止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規定》擴充了「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的內涵,健全了利用行使知識產權的方式實施壟斷行為的認定規則,加強了對知識產權領域典型、特殊壟斷行為的規制。
2023年7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七部門聯合公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暫行辦法》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與治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提供者的服務規範等內容進行了規範。
2023年1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六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數據安全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數據安全產業基礎能力和綜合實力要明顯增強、要初步建立產業生態和創新體系、大幅提升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到2035年,數據安全產業要進入繁榮成熟期、數據安全產業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各領域數據安全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顯著提高。
2023年3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電信領域違法行為舉報處理規定》(以下簡稱「《舉報處理規定》」),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舉報處理規定》明確了電信主管部門處理電信領域違法行為相關舉報的基本要求、受理要求、辦理程序、處理時限等內容,完善了電信運營商依法合規經營的監督機制。
2023年8月1日,財政部印發《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暫行規定》明確了數據資源的確認條件及相關會計處理,要求企業應當按照規定對數據資源相關交易和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並在資產負債表中相應予以列示及披露。
公司將認真落實新出台、新修訂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行業政策,同時也積極跟蹤研究即將出台的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行業政策,保證相關業務運營行為合法合規,確保公司依法合規經營。
三、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業務情況
2023年,公司牢牢把握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需求日益增長的機遇,充分發揮雲網融合優勢,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不斷升級面向2C/2H/2B/2G客戶的數字化智能應用及服務,業務收入穩健增長,運營能力持續增強,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公司精準洞察用戶需求,積極推進基礎業務連接升級、應用升級和體驗升級。不斷加快5G煥新,創新推出5G手機直連衛星、5G量子密話等特色應用,持續推進5G通信助理、視頻彩鈴等應用智能化升級,築牢差異化發展優勢。不斷加快智家煥新,持續推進千兆網絡能力提升和規模滲透,強化智慧家庭應用拓展和服務升級,豐富雲存儲、雲回看、雲視頻等雲寬帶應用,加大推廣天翼看家、智能煙感等家庭AI、安全產品,加快升級全屋智能應用及服務。不斷深化智慧社區、數字鄉村等數字平台融通互促,加快填充街道雲及鄉鎮雲、便民生活圈、老幼康養等平台應用及服務,拉動基礎業務規模發展和價值提升。2023年,公司移動用戶規模達到4.08億戶,淨增1,659萬戶,連續六年行業領先;移動用戶ARPU達到人民幣45.4元,同比增長0.4%;寬帶用戶達到1.90億戶,淨增926萬戶;寬帶綜合ARPU達到人民幣47.6元,同比增長2.8%。
公司立足雲網融合、戰新能力、客戶資源和屬地化服務優勢,全面完成雲計算及算力、人工智能、安全、數字平台、大數據、量子、新一代信息通信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持續做優做強5G行業應用,加快打造行業領先的5G場景化專網方案。持續升級行業數字平台,不斷強化天翼物聯網(AIoT)、天翼視聯網等平台服務能力,推動產數業務快速發展、戰新業務規模突破,賦能千行百業。2023年,公司產業數字化業務保持快速發展趨勢,收入達到人民幣1,389億元,同比增長17.9%,佔服務收入比達到29.9%,較上年提高2.8p.p.,對服務收入的增量貢獻從2021年的51.6%提升至70.4%。天翼雲收入達到人民幣972億元,同比增長67.9%。
有關公司詳細業務情況分析請見本節「五、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報告期內,中國電信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優勢特點,強化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積極履行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維護網信安全責任,全面深入實施雲改數轉戰略,持續打造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切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升級
公司不斷深化共建共享,推進「雙千兆」提質增效,在用5G基站超121萬站,實現鄉鎮及以上連續覆蓋、發達行政村有效覆蓋;聚焦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樞紐節點區域,加大智算能力建設,目前京滬蘇貴寧和內蒙等節點已具備千卡以上訓練資源,上海單池萬卡液冷智算中心2024年投產;推進數據中心向AIDC變革升級,積極打造支持「兩彈一優」風液混合模式的新一代數據中心,實現單機櫃平均功率2kW-50kW+的彈性適配能力;打造高速、無損、彈性的智算網絡,優化大帶寬、廣覆蓋、低時延、高可靠的DCI網絡,持續構建東西向流量1ms/10ms/15ms時延圈和南北向流量1ms/5ms/20ms時延圈,「東數西算」樞紐節點間平均互訪時延同比下降10%以上;綠色低碳成效初顯,通過共建共享及各項節能舉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超過1,300萬噸,單位電信業務總量溫室氣體排放量同比下降19.6%,全年「證電合一」綠電使用規模超11億度,同比增長近3倍;全面加強雲網數字化轉型建設,自研新一代雲網運營系統全面上線應用,實現IP、傳輸、5G等主要網絡基於SDN的規模統一控制。
戰新業務佈局全面完成
公司堅持以產業控制為己任,積極發揮產業引領和融通帶動作用,重點佈局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雲計算及算力方面,以自研雲操作系統TeleCloudOS 4.0為核心,形成技術領先、自主可控的全棧雲技術和產品體系,打造出一雲多芯、一雲多態、一雲多算的雲底座,服務千行百業上雲用雲,位居市場前列,作為國雲的框架全面成型。在大數據方面,圍繞大數據PaaS、數據中台、數據交易流通、數據安全四大領域,開展核心技術攻關,通過DCMM5級國家數據治理最高等級認證,大數據API年累計調用46億次,同比增長45%。在人工智能方面,構建「1+N+M」的星辰大模型系列產品體系,打造通用基礎大模型底座,覆蓋了語義、語音、視覺、多模態四大能力,並實現開源。在安全方面,雲堤抗D市場份額保持國內第一,入選Gartner全球頭部服務商選擇清單。在量子方面,圍繞「量子融網」構建城市級量子通信基礎設施,為行業客戶提供信息傳輸、數據存儲等安全服務;加強量子科技領域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佈局,啟動收購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數字平台方面,推進全集團統一技術棧建設,打造行業數字平台110餘個。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方面,5G應用領域全面打造行業領先的場景化專網方案,賦能高清視頻、數採數控、無人巡檢、雙域切換、車聯網等應用場景,天翼物聯網平台(AIoT)不斷升級,提供一站式物聯網終端接入、連接管理和應用使能服務,實現萬物互聯場景下的跨領域、跨行業協同,終端用戶超5.2億戶。
產品服務能力穩步提升
公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持續深入推進服務型企業建設。圍繞滿足人民美好數字生活需求,堅持基礎業務和產數業務雙輪驅動,提供更高質量的數字化產品服務,發佈5G煥新品牌,不斷推出5G手機直連衛星、5G量子密話等特色應用;大力推廣千兆光纖寬帶進家庭,深化智慧社區、數字鄉村等數字平台融通互促,拓展鄉村及社區管理、社區服務、家庭服務等多場景應用,智慧社區規模同比增長46%,數字鄉村規模同比增長48%;創新升級5G專網服務新模式,5G行業應用年度新增項目數同比增長106.3%,累計超3.1萬個;持續提升客戶體驗,全面推進客戶服務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科技創新能力實現新的突破
公司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建設科技型企業。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科技創新的增量收入貢獻不斷提升;天翼分佈式雲操作系統TeleCloudOS 4.0獲得2023年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打造跨中心、跨地域的核心+省+邊緣+端側AI四級算力佈局,打造高質量數字化產品服務,推出靈澤數據要素服務平台,升級雲智超一體化智算加速平台「雲驍」、推出一站式智算服務平台「慧聚」,發佈千億參數「星辰」語義大模型,以及教育、應急、交通等系列行業大模型,研發算力分發和調度平台「息壤」,通過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DCI網絡,調度跨運營主體、異構的雲計算基礎設施;加強量子領域的原創技術攻關,量子計算雲平台「天衍」實現超量融合;在全球首次實現消費類手機直連衛星雙向語音通話和短信收發通信服務,科技創新突破驅動戰略新興業務快速發展。科技創新領域推進實施「張榜揭榜」等制度,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扎實推進。
安全可控能力持續夯實
公司扎實推進安全型企業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網絡安全運營體系漸趨成熟,數據安全工作體系基本成型。建成業內首個運營商級託管式安全服務平台,形成「雲端運營專家+屬地化服務」的「O2O」一體化託管式安全服務模式;行業率先建設數安態勢感知系統,準確性提升至98%;打造數字安全生態協同防護體系,構建網絡安全第一生態平台;拓展安全大腦、安全貓等重點產品,為客戶提供全方位、託管式安全服務。建成領先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網。構建全量用戶反詐風險模型,實現4.7億用戶按天全量風險評價;引入通信╱銀行黑名單數據,涉案終端新插卡分鐘級關停。
五、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公司充分把握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機遇,積極探索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升級面向2C/2H/2B/2G客戶的數字化創新應用,加快基礎業務與戰新業務融通發展,企業發展取得新成效。
2023年,公司經營收入為人民幣5,136億元,同比增長6.7%,其中服務收入為人民幣4,650億元,同比增長6.9%,連續11年保持良好增長。
加快5G煥新升級,不斷提升個人客戶5G創新應用體驗,移動用戶規模和價值穩健增長
公司深入洞察數字時代用戶需求,全面打造5G精品網絡,持續提升5G網絡覆蓋和服務品質,加快5G煥新升級,客戶體驗不斷提升,移動用戶規模和價值穩步增長。
加快打造5G通信連接差異化優勢。創新推出5G手機直連衛星、5G量子密話等特色應用,加大5G增強通話、5G消息等應用推廣,為用戶提供更安全、更豐富的語音通話和短信通信服務。
加快推進5G與算力、AI等融合創新。持續推動5G雲電腦等算力產品規模發展,不斷推進5G通信助理、視頻彩鈴等應用智能化升級,滿足用戶對信息服務個性化、多樣化和品質化的更多期待。
2023年,公司移動通信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957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移動增值及應用收入達到人民幣258億元,同比增長12.4%。移動用戶數淨增1,659萬戶,連續六年行業領先,用戶規模達到4.08億戶;移動用戶ARPU達到人民幣45.4元,同比增長0.4%。
加快千兆及智慧家庭應用升級,不斷強化智慧社區、數字鄉村等數字平台融合創新,寬帶收入、用戶規模和綜合ARPU穩步提升
公司積極順應數字生活發展新趨勢,依託雲網融合等資源稟賦和優勢特點,持續推進千兆網絡能力提升和規模滲透,強化智慧家庭應用拓展和服務升級,深化智慧社區、數字鄉村等數字平台融通互促,用戶感知持續向好,寬帶收入、用戶規模和綜合ARPU穩步提升。
不斷推進千兆光網發展提速。加快千兆用戶向FTTR升級,通過提供全覆蓋、更暢快的高品質光網,打造家庭組網極致體驗,築牢智慧家庭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滿足家庭用戶對更高帶寬、更大連接和更低時延的接入需求。不斷升級智慧家庭新應用。在雲網融合的基礎上,持續豐富雲存儲、雲回看、雲視頻等雲寬帶應用,加快推廣天翼看家、智能煙感等家庭AI、安全產品,不斷升級全屋智能應用及服務。不斷深化智慧社區、數字鄉村等數字平台融通互促。持續推動智慧社區、數字鄉村等數字平台能力升級,加快填充街道雲及鄉鎮雲、便民生活圈、老幼康養等平台應用及服務,促進鄉村及社區管理、社區服務、家庭應用等多場景融通互促,拉動基礎業務規模發展和價值提升。2023年,公司固網及智慧家庭服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231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智慧家庭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90億元,同比增長12.8%。寬帶用戶數淨增926萬戶,達到1.90億戶,寬帶綜合ARPU達到人民幣47.6元,同比增長2.8%。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戰略新興業務規模突破形成新動能,產業數字化收入快速增長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公司積極把握客戶對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安全不斷增長的需求,雲計算及算力、人工智能、安全、數字平台、大數據、量子、新一代信息通信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佈局全面完成,其中雲、量子、衛星等領域取得領先優勢,安全、AI、大數據等領域基礎不斷夯實,未來潛力巨大;並立足雲網融合、客戶資源和屬地化服務優勢,行業客戶服務能力不斷強化,重點行業數字平台規模與能力雙領先,產數業務高質量發展。
雲計算及智能算力持續升級。天翼雲高質量建設雲計算原創技術策源地,不斷突破關鍵技術,以自研雲操作系統TeleCloudOS 4.0為核心,形成技術領先、自主可控的全棧雲技術和產品體系,打造出一雲多芯、一雲多態、一雲多算的雲底座,服務千行百業上雲用雲,位居市場前列,作為國雲的框架全面成型。圍繞大模型時代對雲服務商的新要求,天翼雲向智能雲全面升級,打造雲智超一體化智算加速平台「雲驍」,提供適應AI場景的極致算力和高效運維工具;推出一站式智算服務平台「慧聚」,為大模型開發者提供一站式、全鏈路、低門檻、高安全的訓推工具鏈;升級算力分發網絡平台「息壤」,全面支持通算、智算、超算統一接入、封裝和調度,為算力運營方提供算力併網和交易服務,盤活算力資源,實現算力普惠,提升算力供給效率,促進多方算力互聯互通。研發新一代圖流融合算法「臻視3.0引擎」,支撐雲電腦用戶發展量同比增長超2倍,以近40%的份額穩居中國DaaS市場第一。天翼雲保持政務公有雲基礎設施第一和全球運營商雲第一的頭部地位,市場份額在國內公有雲IaaS和IaaS+PaaS前三中唯一實現持續提升。2023年,天翼雲收入達到人民幣972億元,同比增長67.9%。
AI及大數據技術研發和應用落地持續強化。在人工智能方面,公司構建「1+N+M」的星辰大模型產品體系,打造通用基礎大模型底座,覆蓋了語義、語音、視覺、多模態四大能力,並實現開源;面向政務、教育、交通等垂直領域推出12個行業大模型,在基層治理、智能客服、智慧城市等場景中已賦能超過600個項目,推出「星辰MaaS平台」,為客戶提供算力、算法、數據、工具等一站式大模型研發、應用等服務;面向網絡運營、經營分析、代碼研發等內部生產經營推出9個自用大模型,助力企業實現運營數字化、業務數字化、管理數字化。在數據要素市場佈局方面,發佈「靈澤數據要素2.0平台」,提供全流程數據交易服務;打造「數據產品超市」標桿項目,支撐各地數據資源匯聚、開發和交易,助推千行百業加快實現業務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管理數字化轉型升級。
「量子鑄盾」一體化安全防護水平再提升。公司持續打造一體化端到端協同安全防護體系,圍繞雲堤抗D、安全大腦等重點產品,已形成7大類、超過50個細分領域的安全能力及服務。雲堤抗D市場份額保持國內第一,入選Gartner全球頭部服務商選擇清單。建設業內首個運營商級託管式安全服務平台,形成「雲端運營專家+屬地化服務」的「O2O」一體化託管式安全服務模式。加強量子領域的原創技術攻關,量子計算雲平台「天衍」實現超量融合,圍繞「量子融網」構建城市級量子通信基礎設施,為行業客戶提供信息傳輸、數據存儲等安全服務。加強在量子科技領域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佈局,啟動收購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增強技術和應用創新突破,拓展量子業務發展空間。
5G行業應用持續做優做強。以「融雲、融網、融AI、融安全」為驅動,利用專屬網絡、就近存儲、邊緣分發新架構,實現5G應用流量一跳入雲;自研5G AI質檢、5G數採數控等智能化應用;建設業界首個自研5G定製網客戶自服務運營平台,打造行業領先的場景化專網方案,5G行業應用年度新增項目數同比增長106.3%,累計超3.1萬個。
數字平台高效賦能客戶數字化轉型升級。公司持續加大數字平台技術研發與功能迭代,重點打造的110餘個數字化平台規模賦能政務、企業、教育、醫療、金融等客戶數字化轉型升級。在數字政務領域,加大技術賦能與產品集成創新服務,持續提供並升級天翼政務雲資源池與平台,已為20多個省、220多個城市提供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城市運管服等各類綜合應用。在新型工業化領域,通過5G確定性網絡與自研工業PON為各類企業提供網絡化聯接;在智能化改造上,建設統一工業協議與規約庫,自研翼雲採終端已在15個行業規模應用,實現了生產數據實時精準採集;同時通過自研的翼雲控平台大力推進PLC雲化解耦與AI應用,目前已落地煙草、鋼鐵等12個行業場景,實現了設備間的統一控制。在醫療領域,協助各級衛健委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平台,實現區域內醫療數據互聯互通,已覆蓋25省。在教育、交通物流、文化旅遊、智慧社區、數字鄉村等其他諸多領域,持續建設並深耕行業專有平台應用能力。
2023年,公司產數業務保持快速發展,收入達到人民幣1,389億元,同比增長17.9%;佔服務收入比達到29.9%,較上年提升2.8p.p.,對服務收入的增量貢獻從2021年的51.6%提升至70.4%。
加快提升網絡質量,推進渠道、營銷、服務數字化轉型,企業數智化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廣大用戶普遍關切的問題,以「聚焦數字化升級,提升客戶感知」為主線,不斷增強數智化服務能力,客戶感知再上新台階。
加快優化網絡服務質量。聚焦熱點場景、業務應用和網絡深度覆蓋,提升「十大重點場景」網絡質量和感知體驗。2023年,公司移動網絡質量、寬帶網絡質量滿意度均持續改善。
加快強化渠道服務能力。聚焦用戶高頻使用場景,加快跨省加移、跨省加寬、主副卡拆分、補換卡等線上辦、異地辦能力建設,全國實現常用服務線上全能辦,「遠程櫃台」視頻服務用戶超過860萬人次,中國電信App服務量佔比同比提升7p.p.。
加快創新營銷服務模式。依託大數據和AI算法、數字化服務工具等創新手段,探索直播、微店等新型營銷服務模式,加載智能語音、數字人、機器人等線上服務場景,開展營銷、服務、公益等直播3.7萬場,在線用戶累計過億人次,AI智能客服佔比同比提高12.6p.p.。
六、財務概覽
2023年,公司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入實施雲改數轉戰略,牢牢把握經濟社會對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需求日益增長的機遇,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略性新興業務佈局全面完成,企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2023年,經營收入為人民幣5,135.51億元,較2022年增長6.7%;服務收入17為人民幣4,649.65億元,較2022年增長6.9%;經營費用為人民幣4,764.23億元,較2022年增長6.3%;公司盈利能力持續改善,本公司股東應佔利潤為人民幣304.46億元,較2022年增長10.3%。每股基本淨利潤為人民幣0.33元;EBITDA18為人民幣1,368.30億元,較2022年增長5.0%,EBITDA率19為29.4%。
17 服務收入為經營收入減去「移動商品銷售收入」、「固網商品銷售收入」和「其他非服務收入」。
18 EBITDA計算方法為經營收入減去經營費用加上折舊及攤銷。EBITDA在世界各地的電信業被廣泛地用作為反映經營業績、借債能力和流動性的指標,但是按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它不作為衡量經營業績和流動性的尺度,也不代表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流量。此外,公司的EBITDA也不一定與其他公司的類似指標具有可比性。
19 EBITDA率計算方法為EBITDA除以服務收入。
經營收入
2023年,公司充分發揮雲網融合優勢,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客戶為中心,不斷滿足廣大客戶對美好數字新生活的嚮往,基礎業務穩健增長,產數業務快速發展,收入結構持續優化。2023年,經營收入為人民幣5,135.51億元,較2022年增長6.7%;服務收入為人民幣4,649.65億元,較2022年增長6.9%。
下表列示2023年和2022年各項經營收入的金額和變化率:
|
|||
(除百分比數字外, |
分別截至各年度12月31日 |
變化率 |
|
2023年 |
2022年 |
||
|
|
|
|
服務收入 |
464,965 |
434,928 |
6.9% |
|
|
|
|
其中:移動通信服務收入 |
195,660 |
191,026 |
2.4% |
|
|
|
|
固網及智慧家庭服務收入 |
123,063 |
118,534 |
3.8% |
|
|
|
|
產業數字化服務收入 |
138,890 |
117,756 |
17.9% |
|
|
|
|
其他服務收入 |
7,352 |
7,612 |
–3.4% |
|
|
|
|
出售商品收入及其他 |
48,586 |
46,520 |
4.4% |
|
|
|
|
經營收入合計 |
513,551 |
481,448 |
6.7% |
|
|
|
|
移動通信服務收入
2023年,公司持續推進基礎業務連接、應用和體驗升級,持續優化5G精品網絡,加快5G煥新升級,推動移動用戶規模和價值持續提升。2023年,移動通信服務收入為人民幣1,956.6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佔經營收入的比重為38.1%。
固網及智慧家庭服務收入
2023年,加快推進千兆用戶向FTTR升級,不斷加強雲寬帶應用拓展和服務升級,不斷豐富多場景家庭數字生活應用,智慧家庭業務價值貢獻持續提升,寬帶綜合ARPU保持良好增長。2023年,固網及智慧家庭服務收入為人民幣1,230.6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8%,佔經營收入的比重為24.0%。
產業數字化服務收入
2023年,公司積極把握經濟社會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機遇,立足雲網融合、客戶資源和屬地化服務優勢,持續強化行業客戶服務能力,不斷深化生態合作,推動產數業務快速發展。2023年,產業數字化收入達到人民幣1,388.90億元,同比增長17.9%,佔經營收入的比重為27.0%。
其他服務收入
2023年,其他服務收入為人民幣73.52億元,較2022年下降3.4%。
出售商品收入及其他
2023年,出售商品收入及其他收入為人民幣485.86億元,較2022年增長4.4%,主要原因是移動終端商品、系統集成設備銷量增長較快。
經營費用
公司全面佈局戰略性新興業務,加大科技創新、5G及產業數字化等關鍵領域投入,同時,利用AI等數字化手段加強成本精細化管理,提升資源使用效能,支撐企業高質量發展及長期價值創造。2023年,經營費用為人民幣4,764.23億元,較2022年增長6.3%,經營費用佔經營收入的比重為92.8%。
下表列示2023年和2022年各項經營費用的金額和變化率:
|
|||
(除百分比數字外, |
分別截至各年度12月31日 |
變化率 |
|
2023年 |
2022年 |
||
|
|
|
|
折舊及攤銷 |
99,702 |
96,932 |
2.9% |
|
|
|
|
網絡運營及支撐成本 |
160,411 |
147,589 |
8.7% |
|
|
|
|
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 |
66,804 |
64,277 |
3.9% |
|
|
|
|
人工成本 |
92,805 |
84,772 |
9.5% |
|
|
|
|
其他經營費用 |
56,701 |
54,451 |
4.1% |
|
|
|
|
經營費用合計 |
476,423 |
448,021 |
6.3% |
|
|
|
|
折舊及攤銷
2023年,公司加快推動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向智能化演進升級,同時,持續深化5G共建共享、4G網絡共享。折舊及攤銷為人民幣997.02億元,較2022年增長2.9%,佔經營收入的比重為19.4%。
網絡運營及支撐成本
2023年,公司持續提升網絡質量和能力,支撐產業數字化、智慧家庭業務的快速發展,適度增加能力投入,通過AI等數字化手段加強成本的精細化管理,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網絡運營及支撐成本為人民幣1,604.11億元,較2022年增長8.7%,佔經營收入的比重為31.2%。
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
2023年,公司保持必要的營銷資源投入,加快有價值的規模發展,同時,積極開展營銷服務數字化轉型,利用AI等數字化手段,加強精準營銷,提升渠道效能。銷售、一般及管理費用為人民幣668.04億元,較2022年增長3.9%,佔經營收入的比重為13.0%。其中,銷售費用為人民幣511.95億元,較2022年增長1.4%。
人工成本
公司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期,加大科技型、創新型人才引進,加大一線員工和高績效團隊的激勵,兌現中長期激勵,對人工成本的投入符合公司打造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方向。2023年,人工成本為人民幣928.05億元,較2022年增長9.5%,佔經營收入的比重為18.1%。有關僱員的人數、酬金政策以及培訓計劃的詳情參見《2023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ESG報告)》。
其他經營費用
2023年,其他經營費用為人民幣567.01億元,較2022年增長4.1%,佔經營收入的比重為11.0%。主要原因是移動終端、系統集成設備銷售規模有所上升。
財務成本淨額
2023年,財務成本淨額為人民幣3.32億元,較2022年增長人民幣3.25億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因續簽鐵塔租賃合同,租賃負債規模增長,相關利息支出大幅增加。
盈利水平
所得稅
公司的法定所得稅率為25.0%。2023年,所得稅費用為人民幣87.76億元,實際稅率22.4%,較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實際稅率低於法定稅率的原因是公司應佔聯營公司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塔」)的投資收益持有期間免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的應用以及部分子公司和處於西部地區的部分分公司享受低稅率。
本公司股東應佔利潤
公司緊抓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戰略機遇,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戰略性新興業務佈局全面完成,資源效能與運營效率持續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不斷增強。2023年,本公司股東應佔利潤為人民幣304.46億元,較2022年增長10.3%。
資本支出及現金流量
資本支出
2023年,為支撐5G網絡規模建設,加強戰略性新興業務支撐保障,公司加大雲網融合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投入,積極把握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加大智算能力投資建設,同時,公司持續深化5G共建共享、4G網絡共享,不斷完善5G覆蓋深度和厚度,全年資本支出為人民幣988.38億元,較2022年增長6.8%。
現金流量
2023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為人民幣85.39億元。
下表列示2023年和2022年現金流情況:
|
||
分別截至各年度12月31日 |
||
(人民幣百萬元) |
2023年 |
2022年 |
|
|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
137,508 |
136,432 |
|
|
|
投資活動所用的現金流量淨額 |
(95,492) |
(96,796) |
|
|
|
融資活動所用的現金流量淨額 |
(33,477) |
(40,906) |
|
|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加╱(減少)淨額 |
8,539 |
(1,270) |
|
|
|
202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入為人民幣1,375.08億元,同比增長0.8%。
2023年,投資活動所用的現金淨流出為人民幣954.92億元,同比下降1.3%,主要原因是所屬財務公司收到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償還的短期借款。
2023年,融資活動所用的現金淨流出為人民幣334.77億元,同比下降18.2%,主要原因是公司於2022年下半年首次派發中期股息所致。
營運資金
公司一貫堅持穩健審慎的財務政策和嚴格的資金管理制度。2023年底,營運資金(即總流動資產減總流動負債)為短缺人民幣1,355.73億元,比2022年末缺口減少人民幣50.92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未動用信貸額度為人民幣2,054.52億元(2022年:人民幣2,336.39億元)。考慮到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入保持穩定以及良好的信貸信用,公司有足夠的營運資金滿足生產經營需要。2023年底,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810.46億元,其中人民幣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佔93.6%(2022年:94.3%)。
資產負債情況
2023年,公司財務狀況繼續保持穩健。截至2023年底,總資產由2022年底的人民幣8,076.98億元增加至人民幣8,358.14億元,增長3.5%;負債總額由2022年底的人民幣3,712.71億元增加至人民幣3,886.47億元,增長4.7%。2023年底資產負債率為46.5%。
債務
於2023年底和2022年底的債務分析如下:
|
||
分別截至各年度12月31日 |
||
(人民幣百萬元) |
2023年 |
2022年 |
|
|
|
短期貸款 |
2,867 |
2,840 |
|
|
|
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貸款 |
1,133 |
3,160 |
|
|
|
長期貸款 |
5,142 |
4,484 |
|
|
|
總債務 |
9,142 |
10,484 |
|
|
|
2023年底,總債務20為人民幣91.42億元,較2022年底減少了人民幣13.42億元,主要原因是受公司回A影響,募集資金滿足重點項目資金需求,外部融資需求下降。總債務中,人民幣貸款、美元貸款和歐元貸款分別佔97.3%(2022年:97.4%)、1.8%(2022年:1.7%)和0.9%(2022年:0.9%)。債務中固定利率貸款佔93.2%(2022年:95.8%),其餘為浮動利率貸款。
20 總債務為公司付息債,不含租賃負債。
於2023年12月31日,本公司或其附屬公司並無抵押任何資產作債務之抵押品(2022年:無)。
公司大部分業務獲得的收入和支付的費用都以人民幣進行交易,因此,公司並無任何外匯波動引致的重大風險。
合約承諾
於2023年12月31日的合約承諾列示如下:
|
|||||
(人民幣百萬元) |
總額 |
一年以內 |
一年至兩年 |
兩年至五年 |
其後 |
|
|
|
|
|
|
短期貸款 |
2,909 |
2,909 |
— |
— |
— |
|
|
|
|
|
|
長期貸款 |
7,152 |
1,207 |
1,272 |
3,422 |
1,251 |
|
|
|
|
|
|
租賃負債 |
60,458 |
14,922 |
14,113 |
27,215 |
4,208 |
|
|
|
|
|
|
資本承諾 |
22,927 |
22,927 |
— |
— |
— |
|
|
|
|
|
|
合約承諾總額 |
93,446 |
41,965 |
15,385 |
30,637 |
5,459 |
|
|
|
|
|
|
附註: 短期貸款、長期貸款及租賃負債包括已確認及未確認的應付利息,上述列示金額並未折現。
七、公司關於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信息通信行業要更加準確地把握和認清外部政策環境變化,以及科技、產業和市場的發展趨勢,明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一是國家積極培育並發展新質生產力,圍繞數字中國建設、新型工業化發展等,密集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新要求,如發佈《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出台《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旨在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尤其是國家積極打造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開闢量子技術等新賽道,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推進服務業數字化等,既是信息通信業的責任,更是公司發展難得的機遇。
二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當前,以「網+應用」為代表的網絡時代,正逐步從以「網+雲+應用」的雲時代邁向以「網+雲+AI+應用」為代表的智能時代,這是科技和產業變革大的趨勢。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量子、空天地一體、綠色發展等方面,相關技術和產業加速演進,如多模態大模型日趨成熟、大模型商業模式持續創新,量子計算不斷突破,手機直連衛星服務規模商用、低空經濟快速發展,風光一體、源網荷儲、液冷等綠色低碳技術加快應用。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是未來發展的制高點,公司將更進一步深化對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的認識,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戰略機遇。
三是經濟社會數字化需求不斷升級,市場空間巨大。近年來,客戶對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安全的需求不斷增長,從單一的話音、短信、流量等基本需求到簡單融合的固移融合、系統集成等綜合需求,並向著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安全的定製化場景化需求深入演進。製造業、中小企業等產業數字化需求,數字家庭、智慧社區需求,能源、工業等低碳轉型以及公眾綠色消費需求,網絡和信息安全需求等不斷豐富、快速升級,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公司將更加充分把握客戶需求演變趨勢,推動解決數字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數字生活需要。
(二)公司發展戰略
中國電信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堅定履行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維護網信安全責任,錨定打造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的目標願景,堅持守正創新、開拓升級、擔當落實,持續深入實施雲改數轉戰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
(三)經營計劃
2024年,公司將牢牢把握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持續深入實施雲改數轉戰略。堅持以創新為引領,聚焦雲、人工智能、安全、量子、網絡等重點領域,加快塑造企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堅持以能力提升為驅動,持續推進5G、千兆及智慧家庭應用拓展和服務升級,不斷豐富基礎業務內涵和價值,促進基礎業務穩健增長。持續深耕行業客戶數字化轉型需求,加快打造優質數字化產品及服務,推動產業數字化業務快速發展。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持續推進營銷服務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不斷優化服務品質和客戶感知,全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經濟、政策環境適應風險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AI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創新和增長方式轉變,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將對人類社會帶來深遠影響。世界經濟正在發生深刻的週期性和結構性變化,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增速趨緩。公司內部雲改數轉、結構調整還需進一步深入,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基礎有待進一步夯實。公司將積極主動適應市場、技術和業務發展趨勢,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動企業加速向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轉型。
科技創新領域風險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催生大量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大模型呈爆發式增長態勢,算力服務、雲業務成為主要發展方向,數據要素價值加速釋放。公司科技創新力度和產品的自主研發、掌控能力有待持續提升。公司將繼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戰新業務和未來產業進一步加大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的佈局,提升研發效能和成果產出,實施人才強企工程,打造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網絡與數據安全風險
網絡和數據安全問題呈現複雜性和多樣性特徵,網絡攻擊門檻大幅降低、規模大幅提升,新技術、新場景帶來的安全風險增大,混合多雲環境的動態特性使安全監控變得更加複雜,數據依法合規使用、防止數據泄露等方面面臨新的挑戰。公司網絡和數據安全體系需要進一步健全,維護網絡和數據安全能力需要持續提升。公司將進一步加強網絡和數據安全制度體系建設,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加強極限場景的風險防範,提高網絡核心技術自主掌控能力;進一步深化數據安全和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完善反詐治理組織和能力建設,切實保障數據和個人信息安全。
戰新及未來產業的新興業務風險
戰新及未來產業發展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數字化服務市場競爭更趨多元化,大模型、智算雲等業務領域競爭激烈。公司新興業務研發和落地應用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公司將深入洞察客戶需求,進一步加大生態合作力度,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場景化解決方案打造,強化差異化、標準化產品和服務推廣,推動戰新業務快速發展。
國際業務經營風險
世界變亂交織、業務和投資駐在國╱地區政策環境變化等因素導致國際業務拓展不確定性增加。公司在境外產品服務、政企產品開發和運營能力、銷售渠道拓展方面仍有一定不足。公司將密切跟蹤國際形勢變化,關注相關國家╱地區政策、規則變化,積極運用法治和規則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強化境外合規管理和風險防範體系建設,做好國際業務經營風險評估和常態化跟蹤監測,提升風險應對能力。
八、其他披露
1. 主營業務
本公司及本集團的主營業務為提供固定、移動通信和衛星通信服務等基礎電信業務,以及互聯網接入服務、信息服務等增值電信業務及其他相關業務。
2. 股息政策
本公司利潤分配政策的基本原則為:
(1) 公司重視對投資者的合理投資回報,公司的利潤分配政策將兼顧全體股東的整體利益、公司的長遠利益及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2) 在公司利潤分配不超過累計可分配利潤的範圍,並在兼顧持續盈利、符合監管要求及公司正常經營和長期發展的前提下,公司將優先採取現金方式分配股利。
董事會負責制訂股息分配方案,並根據相關法律、規則、法規及公司章程(「公司章程」)的規定履行相關審批程序後進行派發。未來,公司將在努力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時,持續為股東創造良好的股息回報。有關本公司股息政策的詳情列載於本年報「公司治理報告」。
3. 股息
董事會建議以2023年末總股本91,507,138,699股為基數,每股派發末期股息人民幣0.090元(含稅),合計人民幣約82.36億元。加上2023年中期已派發股息每股人民幣0.1432元(含稅),2023年全年股息為每股人民幣0.2332元(含稅),合計人民幣約213.39億元,超過2023年度本公司股東應佔利潤的70%。有關股息的方案將提呈擬於2024年5月27日(星期一)召開的股東大會(「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股息將以人民幣計值及宣派。有關本公司2023年利潤分配的詳情列載於本年報「公司治理報告」。
A股股東及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包括企業和個人)投資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本公司H股股票(「港股通」)的投資者(「港股通投資者」)的股息將以人民幣支付,除港股通投資者以外的H股股東的股息將以港幣支付。相關折算匯率按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宣派股息之日前一週的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人民幣兌換港幣平均中間價計算。有關末期股息經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批准後預計將於2024年7月26日或之前支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中國居民企業向境外H股非居民企業股東派發股息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97號)的規定,本公司向於2024年6月12日(星期三)名列於H股股東名冊上的境外H股非居民企業股東(包括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其他企業代理人或受託人,或其他組織及團體)派發2023年建議末期股息時,本公司有義務代扣代繳10%的企業所得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國稅發[1993]045號文件廢止後有關個人所得稅徵管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1]348號)規定,如H股個人股東為香港或澳門居民以及其他與中國簽訂10%股息稅率的稅收協議的國家的居民,本公司將按10%的稅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如H股個人股東為與中國簽訂低於10%股息稅率的稅收協議的國家的居民,本公司將按10%的稅率代扣代繳股息的個人所得稅。如H股個人股東為與中國簽訂高於10%但低於20%股息稅率的稅收協議的國家的居民,本公司將按相關稅收協議實際稅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如H股個人股東為與中國簽訂20%股息稅率的稅收協議的國家的居民、與中國並沒有簽訂任何稅收協議的國家的居民以及在任何其他情況下,本公司將按20%稅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該等股東如需要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佈〈非居民納稅人享受協定待遇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35號)的相關規定自行或通過委託代理人或通過本公司向中國主管稅務機關要求退還多扣繳的稅款,需提交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35號規定的《非居民納稅人享受協定待遇信息報告表》,並歸集和留存相關資料備查。
公司將根據2024年6月12日(星期三)本公司H股股東名冊上所記錄的登記地址(「登記地址」),確定H股個人股東的居民身份。如H股個人股東的居民身份與登記地址不符或希望申請退還多扣繳的稅款,H股個人股東須於2024年6月6日(星期四)或該日之前通知本公司並提供相關證明文件,證明文件經相關稅務機關審核後,本公司會遵守稅務機關的指引執行與代扣代繳相關的規定和安排。如H股個人股東在上述期限前未能向公司提供相關證明文件,可按稅收協議通知的有關規定自行或委託代理人辦理有關手續。
對於港股通投資者(包括企業和個人),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作為港股通投資者名義持有人接收本公司派發的股息,並通過其登記結算系統將股息發放至相關港股通投資者。根據《關於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4]81號)和《關於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27號)的相關規定,對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本公司H股股票取得的股息,本公司按照20%的稅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對內地證券投資基金通過港股通投資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本公司H股股票取得的股息,比照個人投資者徵稅。本公司對港股通內地企業投資者不代扣代繳股息所得稅款,應納稅款由企業自行申報繳納。港股通投資者股權登記日時間安排與本公司H股股東一致。
對於H股股東的納稅身份或稅務待遇及因H股股東的納稅身份或稅務待遇未能及時確定或不準確確定而引致任何申索或對於代扣代繳機制或安排的任何爭議,本公司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責任。
4. 本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下表列載了有關本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資料:
|
|||
姓名 |
年齡 |
在本公司擔任的職務 |
獲委任日期* |
|
|
|
|
柯瑞文 |
60 |
執行董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
2012年5月30日 |
|
|
|
|
邵廣祿 |
60 |
執行董事、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
2020年5月26日 |
|
|
|
|
劉桂清 |
57 |
執行董事兼執行副總裁 |
2019年8月19日 |
|
|
|
|
唐珂 |
49 |
執行董事兼執行副總裁 |
2022年3月22日 |
|
|
|
|
李英輝 |
53 |
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秘書 |
2023年1月6日 |
|
|
|
|
李峻 |
48 |
執行董事 |
2023年5月23日 |
|
|
|
|
陳勝光 |
60 |
非執行董事 |
2017年5月23日 |
|
|
|
|
吳嘉寧 |
63 |
獨立非執行董事 |
2023年1月6日 |
|
|
|
|
楊志威 |
69 |
獨立非執行董事 |
2018年10月26日 |
|
|
|
|
陳東琪 |
67 |
獨立非執行董事 |
2023年1月6日 |
|
|
|
|
呂薇 |
67 |
獨立非執行董事 |
2023年5月23日 |
|
|
|
|
* 獲委任為董事日期
如本公司於下述日期發出有關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變動公告所述:
於2023年1月6日召開的特別股東大會批准夏冰先生及李英輝先生擔任本公司執行董事,批准吳嘉寧先生及陳東琪先生擔任本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任期自2023年1月6日起,至本公司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為止。獨立非執行董事謝孝衍先生和徐二明先生的辭任自2023年1月6日生效。同時,下述董事會專業委員會人員安排自2023年1月6日起生效:
審核委員會 |
吳嘉寧先生、王學明女士、楊志威先生和陳東琪先生任委員,吳嘉寧先生任委員會主席 |
薪酬委員會 |
楊志威先生、吳嘉寧先生和王學明女士任委員,楊志威先生任委員會主席 |
提名委員會 |
陳東琪先生、吳嘉寧先生和楊志威先生任委員,陳東琪先生任委員會主席 |
本公司第七屆董事會成員的任期於2023年5月23日召開的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屆滿。本公司第七屆董事會成員執行董事柯瑞文先生、邵廣祿先生、劉桂清先生、唐珂先生、夏冰先生及李英輝先生經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重選為第八屆董事會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陳勝光先生經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重選為第八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獨立非執行董事吳嘉寧先生、楊志威先生、陳東琪先生經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重選為第八屆董事會獨立非執行董事;李峻先生和呂薇女士經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分別選舉為第八屆董事會執行董事和獨立非執行董事。第八屆董事會成員任期自2023年5月23日至本公司於2026年召開的2025年年度股東大會為止,為期三年。獨立非執行董事王學明女士的辭任自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選舉產生新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之日生效。同時,下述董事會專業委員會人員安排自2023年5月23日起生效:
審核委員會 |
吳嘉寧先生、楊志威先生、陳東琪先生和呂薇女士任委員,吳嘉寧先生任審核委員會主席 |
薪酬委員會 |
楊志威先生、吳嘉寧先生和呂薇女士任委員,楊志威先生任薪酬委員會主席 |
因工作調動原因,夏冰先生已辭任本公司執行董事兼執行副總裁職務,由2024年1月19日起生效。
5. 本公司監事
下表列載了有關本公司監事的資料:
|
|||
姓名 |
年齡 |
在本公司擔任的職務 |
獲委任日期* |
|
|
|
|
韓芳 |
50 |
監事會主席(股東代表) |
2022年3月22日 |
|
|
|
|
張建斌 |
58 |
監事(職工代表) |
2012年10月16日 |
|
|
|
|
關麗莘 |
52 |
監事(職工代表) |
2023年5月23日 |
|
|
|
|
羅振東 |
46 |
監事(股東代表) |
2023年5月23日 |
|
|
|
|
汪一兵 |
58 |
監事(股東代表) |
2022年3月22日 |
|
|
|
|
* 獲委任為監事日期
如本公司於2023年5月23日發佈的有關監事變動公告所述,本公司第七屆監事會成員的任期於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之日屆滿。第七屆監事會職工代表監事戴斌先生及股東代表監事徐世光先生因工作調動原因,於2023年5月23日任期屆滿後退任本公司監事。第七屆監事會股東代表監事韓芳女士及汪一兵女士經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重選為第八屆監事會股東代表監事。羅振東先生經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選舉為第八屆監事會股東代表監事。同時,張建斌先生及關麗莘女士已由本公司職工民主選舉為第八屆監事會職工代表監事。第八屆監事會成員任期自2023年5月23日至本公司於2026年召開的2025年年度股東大會為止,為期三年。
6. 股本、發行股份及募集資金使用情況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公司股本總額約為人民幣915.07億元,分為91,507,138,699股每股面值人民幣1.00元的股份(其中A股77,629,728,699股,H股13,877,410,000股)。2021年8月20日,本公司成功發行A股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完成A股上市,以每股人民幣4.53元的價格初始發行每股面值人民幣1.00元共計10,396,135,267股A股股票。發行對象為符合資格的自然人和機構投資者(法律法規及本公司需遵守的其他監管規則所禁止的投資者除外)。行使A股發行超額配售選擇權前,本次A股發行的募集資金總額約為人民幣470.94億元,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淨額約為人民幣467.12億元,每股可得淨額約為人民幣4.49元。A股發行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期於2021年9月22日屆滿,連同初始發行A股股票本次發行最終募集資金總額約為人民幣479.04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淨額約為人民幣475.16億元,每股可得淨額約為人民幣4.49元。如招股說明書所披露,上述募集資金用於本公司5G產業互聯網建設項目、雲網融合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項目、科技創新研發項目三項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報告期內該等募集資金用途或計劃用途符合招股說明書中所披露的計劃,未發生重大變動或延誤。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本公司已投入募集資金總額約為人民幣378.88億元,未使用的募集資金餘額約為人民幣96.28億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公司報告期內已投入募集資金約為人民幣105.93億元,累計投入募集資金總額約為人民幣484.81億元,無未使用的募集資金餘額。累計投入的募集資金總額超過募集資金承諾投資總額,系募集資金及其產生的利息投入募投項目所致。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如下:
|
||||
募集資金投資項目 |
募集資金承諾 |
報告期內 |
截至 |
截至報告期末 |
(人民幣 |
(人民幣 |
(人民幣 |
(人民幣 |
|
|
|
|
|
|
5G產業互聯網建設項目 |
9,957 |
0 |
9,957 |
0 |
|
|
|
|
|
雲網融合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項目 |
23,583 |
6,081 |
24,548 |
0 |
|
|
|
|
|
科技創新研發項目 |
13,976 |
4,512 |
13,976 |
0 |
|
|
|
|
|
合計 |
47,516 |
10,593 |
48,481 |
0 |
|
|
|
|
|
7. 在本公司股份及相關股份中的重大權益與淡倉
於2023年12月31日,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336條規定須存置之權益登記冊的記錄,有權在本公司類別股東大會上行使或控制行使5%或以上投票權的人士(不包括董事及監事)在本公司之股份及相關股份中的權益或淡倉如下:
|
|||||
股東名稱 |
股份數目* |
股份 |
佔已發行類別股份的 |
佔已發行 |
身份 |
|
|
|
|
|
|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 |
58,240,172,066 |
A股 |
75.02% |
63.65% |
實益擁有人 |
|
|
|
|
|
|
廣東省廣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5,614,082,653# |
A股 |
7.23% |
6.14% |
實益擁有人 |
|
|
|
|
|
|
GIC Private Limited |
1,248,239,702 |
H股 |
8.99% |
1.36% |
投資經理 |
|
|
|
|
|
|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該股東向合資格借出人以外的人提供其於本公司股份的權益作為保證,涉及的股份數目為400,000,000股。
* 以上披露信息乃基於本公司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336條規定須存置之權益登記冊上的權益及淡倉記錄。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相關規定,股東只有在若干事件(稱為「有關事件」)發生時才需要進行權益申報。因此,上述股東於2023年12月31日於本公司之實際持有股數可能與上述披露數字有所不同。
除上述披露之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336條規定須存置之權益登記冊中,並無任何其他人士在本公司之股份及相關股份中擁有權益或持有淡倉的任何記錄。
8. 董事和監事在本公司股份、相關股份及債權證的權益和淡倉
除下文披露者外,於2023年12月31日,本公司各位董事及監事在本公司或其相聯法團(定義見《證券及期貨條例》第XV部份)的股份、相關股份或債權證中概無擁有任何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352條規定須在存置之權益登記冊中記錄或根據上市規則附錄C3所載的《上市發行人董事進行證券交易的標準守則》的規定需要通知本公司和香港聯交所之權益或淡倉。
|
||||||
姓名 |
職位 |
股份類別 |
股份數目 |
身份 |
所持股份 |
所持股份 |
|
|
|
|
|
|
|
陳勝光 |
非執行董事 |
A股 |
1,000(好倉) |
實益擁有人 |
0.00% |
0.00% |
1,000(好倉) |
配偶權益 |
0.00% |
0.00% |
|||
|
|
|
|
|
|
|
張建斌 |
職工代表監事 |
A股 |
1(好倉) |
實益擁有人 |
0.00% |
0.00% |
|
|
|
|
|
|
|
於2023年內,本公司未授予董事、監事或其配偶或其任何未成年子女(親生或收養)或代該等子女認購本公司或其任何相聯法團的股份或債權證的任何權利,且以上各人亦未行使認購上述股份或債權證的任何權利。
9. 董事和監事在交易、安排或合約中的權益
茲提述本公司於2023年10月20日刊發有關修訂持續關連交易的年度上限的公告。董事會於2023年10月20日批准(其中包括)本公司與中國電信集團於2021年10月22日訂立的工程設計施工服務框架協議、IT服務框架協議、物資採購框架協議及房屋及土地使用權租賃框架協議項下預期進行的持續關連交易所涉及的截至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的經修訂年度上限(「經修訂年度上限」)。由於本公司董事柯瑞文先生為中國電信集團董事長、邵廣祿先生為中國電信集團董事兼總經理、劉桂清先生為中國電信集團董事、唐珂先生、夏冰先生及李峻先生為中國電信集團副總經理、李英輝先生為中國電信集團總會計師,因而放棄就(其中包括)有關經修訂年度上限的董事會決議案投票。
除上述披露以及本公司與董事及監事訂立之服務合同外,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公司董事和監事或其有關連實體並未在本公司、其母公司、其任何附屬公司或其同系附屬公司所訂立且就本公司的業務而言屬重大的任何交易、安排或合約中直接或間接有具相當份量的利害關係。
10. 服務合約
本公司董事或監事並無與本公司簽訂任何一年內若由本公司終止合約時須作出賠償(除法定賠償外)的服務合約。
11. 董事及監事的薪酬
本公司所有董事及監事2023年薪酬之詳情列載於本年度經審核的合併財務報表附註34。
12. 僱員及薪酬政策
本集團薪酬政策的詳情列載於本年報「公司治理報告」中,股票增值權的詳情列載於本年報「公司治理報告」及本年度經審核的合併財務報表附註46。
13. 購買、出售或贖回本公司之上市證券
於2023年內,本公司或其任何附屬公司概無購買、出售或贖回本公司任何上市證券。
14. 重大收購或出售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公司並無有關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重大收購或出售。
15. 公眾持股量
截至本董事會報告書日期,基於本公司可公開查詢之資料及據董事所知,本公司一直維持上市規則所規定及香港聯交所同意的公眾持股量。
16. 財務資料概要
本集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5個年度的經營業績、資產和負債之概要列載於本年報253至255頁。
17. 銀行貸款及其他借貸
本集團的銀行貸款及其他借貸之詳情列載於本年度經審核的合併財務報表附註20。
18. 資產抵押
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並無用固定資產抵押給銀行作為貸款擔保(2022年12月31日:無)。
19. 資本化利息
本集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資本化利息之詳情列載於本年度經審核的合併財務報表附註32。
20. 固定資產
本集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固定資產變動列載於本年度經審核的合併財務報表附註4。
21. 儲備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本公司包括建議2023年末期股息的可供分配的儲備為人民幣1,614.86億元。
本公司及本集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儲備變動詳情列載於本年度經審核的合併財務報表附註26。
22. 股票掛鈎協議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公司並無訂立任何股票掛鈎協議,亦無任何股票掛鈎協議存在。
23. 捐款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集團作出慈善及其他捐款合計人民幣1,661萬元。
24. 附屬公司和聯營公司
於2023年12月31日,本公司的附屬公司和本集團的聯營公司的詳情分別列載於本年度經審核的合併財務報表附註9和附註10。
25. 獲准許的彌償
於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內及於批准本報告的日期,本公司已就本集團之董事可能面對的法律行動作適當的投保安排。
26. 權益變動
請參閱本年度經審核的合併財務報表所列載的合併權益變動表。
27. 退休福利
本集團提供的退休福利的詳情列載於本年度經審核的合併財務報表附註45。
28. 優先認股權
公司章程未就優先認股權作出規定,不要求本公司按股東的持股比例向現有股東發售新股。
29. 主要客戶和供貨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集團從首5家最大客戶獲取的收入少於本集團之經營收入總額的30%。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集團向首5家最大供貨商的採購額少於本集團之年度總採購額的30%。
30. 競爭業務
本公司並無任何董事在與本集團直接或間接形成或可能形成競爭的業務中持有任何權益。
31. 管理合約
於本報告期內,本公司未就公司所有業務或主要業務簽訂任何管理合約。
32. 關聯方交易
本集團的關聯方交易(「關聯方交易」)詳情載於合併財務報表附註43。僅於合併財務報表附註43(a)所披露的關聯方交易構成上市規則第14A章持續關連交易,相關詳情(除獲全面豁免的持續關連交易)已載列於本年報「重要事項」中。其他關聯方交易並不構成上市規則第14A章的關連交易或持續關連交易。
33. 業務回顧
關於本集團於2023年重大發展的詳情、業務的審視及與本集團年內表現和業績及財務狀況相關的重要因素的探討和分析、本集團面對的主要風險及不明朗因素的敘述、本集團的業務前景的詳情已於本年報的不同部份披露,在本章節尤其詳盡。在2023年12月31日後發生,並且對本集團有影響的重大事件(如有),其詳情已於合併財務報表附註中披露。
關於本集團與其僱員、顧客、供應商及對本公司有重大影響且關係公司興盛的其他人士的重要關係的敘述已於本年報的不同部份(包括本章節、「公司治理報告」等)披露,並且於本公司於聯交所網站和本公司網站發佈的《2023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ESG報告)》尤其詳盡。此外,關於財務關鍵表現指標和環境政策,以及遵守對本集團有重大影響的相關法律法規的詳情,亦於本年報的其他不同部份(包括本章節、「環境與社會責任」、「公司治理報告」等)及《2023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ESG報告)》中披露。上述各相關內容亦為本董事會報告書的組成部份。
34. 遵守企業管治守則
有關本公司遵守企業管治守則的詳情列載於本年報「公司治理報告」。
35. 核數師
本公司已委任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和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為本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外部核數師。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已對本年報所載按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編製的合併財務報表進行了審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及國資委的相關規定,2020年度國際及國內核數師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及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聘用任期至2020年年度股東大會之日(2021年5月7日)屆滿。2020年年度股東大會、2021年年度股東大會及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已通過聘任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和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作為本公司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3年度外部核數師。本公司審核委員會和董事會已同意續聘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和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作為本公司2024年度外部核數師,並將提請公司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
承董事會命
柯瑞文
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中國北京
2024年3月26日